杭州森仁里2號危房。
  皮市巷一棟C級危房維修協商了7年,至今仍未啟動項目
  奉化塌房,杭州33戶居民慌兮兮
  □實習生 劉天 本報記者 紀馭亞 /文 朱衛國/攝
  奉化錦屏街道的C級危房倒塌後,住在杭州市皮市巷森仁里2號的33戶居民的心也隨之揪緊起來。因為,他們所棲身的這棟4層樓房,也在去年7月中旬被檢測鑒定為C級危房。
  昨天,住戶代表阮先生給本報96068打來了求助電話:“相關部門說原地加固,可我們不放心,想重建。雙方意見一直沒統一,現在我們就住在危房裡,看著奉化房子倒塌的新聞,心裡也蠻慌的。”
  接到電話,記者走訪了森仁里2號,並採訪了上城區住建局、小營街道及杭州市房屋安全鑒定檢測中心等相關部門,關註這場長達7年的危舊房“拉鋸戰”。
  原地加固
  居民害怕地基吃不消
  對於相關部門提出的原地維修加固方案,居民們有自己的擔憂。阮師傅說:“我家簡單裝修了下,就用掉2噸水泥。如果要原地加固,那得多用多少材料,原本就已經鬆動的地基能吃得消嗎?”
  針對住戶們的擔心,昨晚,記者找到了杭州市房屋安全鑒定檢測中心有限公司的蔡工程師。去年7月,正是他和同事為森仁里2號住宅樓做的房屋安全鑒定。
  “房子的地基基礎還是比較穩定的,可以承載上部力量。”蔡工程師說,之所以給地基基礎危險性等級評定為B級,是考慮到房子原有結構形式有些問題,以及房子已經年久失修,出現老化情況。
  上城區危舊房改善辦公室的工作人員也勸阮師傅不必擔心:“加固方案是由具備資質的設計單位來完成的,據我簡單瞭解,修繕是在不增加樓房原有重量基礎上進行的。”
  重建房子
  相關部門認為毫無可能
  “其實從2007年,危舊房改善項目啟動開始,森仁里2號每年都在我們的工作計劃里,但每年都無法突破。”說起森仁里2號的C級危房,杭州市上城區危舊房改善辦公室的工作人員連連苦笑。
  她告訴記者,2007年,他們曾有過翻修崇文弄森仁里2號的計劃。“但因為翻修涉及周邊整體重建,需要徵得翻修範圍內所有居民的同意。“我們入戶調查時,有居民不願意搬遷,所以這一片區最終並沒有立入翻修和搬遷計劃。”該工作人員說,此後,周邊的崇文弄一帶的危舊房情況與森仁里類似,目前已陸續完成原地加固,但森仁里2號因為涉及的居民較多,意見始終不能統一。
  7年來,相關部門已經連續制定了好幾套原地維修加固方案,也多次和居民召開協商會。但仍有部分居民因為擔心原來以漿砌塊石、大放腳為基礎的地基已經不穩,要求重建房子,加固地基。可因為森仁里2號周邊都是居民樓,房屋的間距已經難以達到如今標準,重建毫無可能。
  所以,雖然已立入工作計劃多年,但至今項目都沒有真正啟動過。
  訴求和方案的截然不同
  溝通陷入僵局
  面對長達7年的危舊房拉鋸戰,疲憊的也不光是居民。在記者撥通小營街道辦事處主任叢培龍的電話並表明來意後,電話那頭的聲音有些焦灼,“居民住在這樣的危房裡,我們的心也跟著懸在嗓子眼裡啊。”叢培龍說,自打他擔任街道主任的這兩年裡,森仁里2號差不多是他最常去的居民樓之一。光是和居民開溝通會的次數就已經數不清了,從個體、局部到整體的協商工作也是做了又做,但居民訴求和相關部門的方案始終是南轅北轍。
  在電話里,叢培龍表示,節後上班後,他就會再去森仁里2號看看情況,並再次向上級彙報情況。“也希望大家都能來幫忙出出主意。”
  【現場】
  C級危房森仁里2號:瞬間回到了70年代
  森仁里2號,就在小營小學邊上。雖然只有4層樓高,但灰黃破敗的外牆,讓它非常顯眼。
  整棟樓只有一個單元樓門,裡面卻擠下了33戶住戶。算下來,每戶的平均面積僅22平方米左右。
  昏暗逼仄的牆門似乎把它與外界隔成了內外兩重天,仿佛在一瞬間回到了上世紀70年代。一個樓層八九戶共用一個狹小衛生間,天花板時有滴水的公共水台。昏暗狹窄的過道、裸露在牆體外的混凝土鋼筋、灰沙紛揚的老牆壁、破裂透光的陽臺,而狹窄的天井里搭建著各家的棚屋,堆滿各式雜物。
  而最讓居民擔心的是,這幢老樓好像隨時會坍塌下來。
  打電話給本報的阮師傅夫妻已經在樓里住了40年。這裡曾是小營街道房管站的公房,1973年建成,1974年開始,他們一家三代人就租住在這裡,併在2010年買下了所住的房子。
  “這棟房是自然地基,現在牆裡面的鋼筋全都露出來了,牆皮一碰就掉,牆體里的沙子就跟著掉。4樓公共衛生間有人洗澡,水能一直漏到1樓。”阮師傅隨手拿了根棍子去捅公共水房天花板上裸露的鋼筋,一撮撮鋼筋屑就挾著牆皮里的沙往下掉。
  “奉化樓房倒掉後,我早上四點多就醒了,害怕哪天我們這棟樓也倒了。”家住三樓的陳大姐也不無擔憂。
  阮師傅拿出一份2013年7月16日由杭州市房屋安全鑒定檢測中心有限公司出具的鑒定報告:地基基礎危險性等級評定為B級,綜合評定房屋危險性等級為C級。
  【糾結】
  一場長達7年的危舊房“拉鋸戰”
  阮師傅記得,房子最初出現問題是在2004年,直到2007年前後,杭州開始實施危舊房改善項目,居民們才意識到,自家住的房子就屬於這一範疇。
  可一連盼了7年,阮師傅和鄰居們的居住環境一如當年。住戶們曾多次向相關部門反映,相關部門也曾多次組織協商會,但一直未能進行危舊房改善。
  而原因是,居民和相關部門始終未能取得統一意見。阮師傅和目前還住在老樓里的鄰居們,希望能重建或者外遷;但相關部門鑒於綜合考慮,認為兩種訴求都不具備可實施性,唯一的辦法只能是原地維修加固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s47ksamd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